后 记
发布人:安阳殷墟 点击数:46631 更新时间:2008年07月17日
我们根据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策划的关于《世界遗产丛书》的编写总要求,编撰了《殷墟》一书,本书将要付梓了,我们的初衷是想将100年来殷墟的发现、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,通过此小书(将前辈学术界的“学术成果”变为“大众口味”传播出去),并结合殷墟的保护与展示,陈述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,以及殷墟所展示的人文景观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,拙作图文并茂,引经据典,抚今追昔,以史为鉴,具有知识性、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通俗读物。
我们在这里还想告诉读者,这本小册子并不是一部学术著作,然而却引用了许多考古学和甲骨学界的专家、学者的诸多研究成果,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《殷墟的发现与研究》(编著者为郑振香、杨锡璋、陈志达、杨宝成和刘一曼五位殷商著名考古学家),王宇信、杨升南主编《甲骨学一百年》等。本书的第五部分:“殷墟博物馆的珍宝”,展馆兴建和陈列设计的理念,以及展品的内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、安阳考古工作站站长、英国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,我国殷商考古的著名专家唐际根先生提供,书中还引用了他有关殷墟的发掘与研究的部分成果。在编写过程中,还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、著名甲骨学专家王宇信先生的关注和支持。在此对于以上各位专家、学者致以感谢之忱!
本书还引用了前辈学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和资料,在此不胜枚举,现只列举其中主要书目附录之后,以示谢意!
我们在编写期间,对于“学术界的研究成果”,如何转变为“大众口味”的写作方式,多采用了我俩过去的拙作《灿烂的殷商文明》和《中国殷墟》书中的描述手法,对于殷墟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和某些颇具有趣味性的文物如玉雕“阴阳人”、“铜多钩形器”、“铜人面盉”等文物瑰宝,也谈了我们在国际、国内学术会上的研究观点,并将论文也一并附后,以便读者查阅。
本书的草稿编写工作,崔云凤、杨艳梅两位同志协助做了部分工作。另外有极少数照片为陈进义同志提供。我们在扫描图片时,电脑出现技术故障,殷都区相台办事处李银周同志及时指导帮助。在此一并致谢。
《殷墟》一书得以顺利出版,是与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领导和同仁的关注与支持分不开的,尤其是在编写过程中,王少如主编多次给予指导,并帮助删改初稿,使本书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读者见面。我们谨致以感谢之忱!
由于本书编写的时间紧,又因篇幅所限,殷墟数以万计的文物瑰宝只能选择其有代表性的较典型的作为插图(以组为单位),有的故事情节还写了少量的甲骨文,以加强文字的形象性和书中内容与故事的趣味性。因时间和为精力的限制,本书在材料的选择、历史和科技知识的陈述中,如有错误或不妥之处,敬请专家、学者及读者赐教、批评指证。
编者
2007年季春